汕尾文康總會

汕尾市,是一九八八年初經國務院批准,以原海、陸豐的行政區域建立起來的地級市。轄海豐、陸豐,陸河三縣和市城區,共設置3個辦事處、4...0個鎮、10個鄉,13個農林場。總面積5271平方公里,總人口213萬。全市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、澳、台同胞近百萬人。

汕尾市具有悠久的歷史。遠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先民就在海豐沿海一帶聚居生息。西元前221年,海陸豐屬南海郡博羅縣。東晉鹹和六年(西元331年),始建海豐縣,陸豐屬東海郡海豐縣地。清雍正九年(西元1731年)從海豐縣析出陸豐縣。清初以來,汕尾開埠,溝通海外,逐漸繁榮,曾有“小香港”之稱。海陸豐是彭湃烈士的故鄉。本世紀二十年代,彭湃同志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,在這裏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。

汕尾市地處粵東沿海,位於東經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",北緯22度37分40"至23度38分35"之間。地勢北高南低,南瀕南海的紅海灣和碣石灣;北接河源市,與紫金縣相連;東鄰汕頭市,同惠來縣交界;西靠惠州市,跟惠東縣接壤。這裏屬亞熱帶氣候,雨量充沛,氣候宜人,年平均氣溫22.1度。水陸交通方便,廣汕公路橫貫境內,市區距廣州市316.5公里、汕頭市207公里、深圳市224公里;海運四通八達,往返快捷,汕尾港距香港僅81裏,往廣州、汕頭、廈門港也十分方便,成為粵西與粵東、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聯繫的重要紐帶。

汕尾市依山面海,物華天寶、資源豐富。擁有聞名全省的鳳梨基地、紅椎林基地、毛竹基地、對蝦基地、原鹽出口基地。漁鹽業資源取之不盡。全市長達302公里的海岸線上,分佈著十個漁港九個海灣。中深海漁場35萬平方公里,魚品種達14類107科、173種。淺海灘塗面積18萬畝,適宜開展對蝦、鰻鱺、石斑、牡蠣、江蘺、鮑魚等海水養殖。鹽田總面積17.5萬公畝,年產原鹽6萬多噸,是我省主鹽區和最大原鹽出口基地。礦產、水力資源潛力很大。現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計93處,主要有錫礦、硫鐵礦、高嶺土稀土、石英沙、花崗岩、礦泉水等。水力資源裝機容量可達14.34萬瓦,尚有6萬多瓦未開發。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。常見植被種類11O多科、4OO多種,主要有松、杉、紅椎林等。野生動物有穿山甲、白鶴、山豬、紅腳水鳥等。旅遊資源頗具特色,開發前景廣闊。

位置:汕尾地處北回歸線以南

人口:258.3萬人

行政區劃:現轄市城區、海豐縣、陸河縣、陸豐市,並設立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和華僑管理區兩經濟管理區。

概貌:汕尾市依山面海,物華天寶、資源豐富。擁有間名全省的波羅基地、紅椎林基地、毛竹基地、對蝦基地、原鹽出口基地。漁鹽業資源取之不盡。全市長達302公里的海岸線上,分佈著十10個漁港九個海灣。

景觀:紅宮紅場、鳳山祖廟區、南澳半島、玄武山、汕尾港

汕尾市,依山傍海,風光旖旎。最為著名的風景區首推陸豐縣玄武山——觀音嶺海濱旅遊區,以其“神、海、沙、石”兼備的風韻,每年吸引海內外遊客50萬人次前往觀光。從沿海的玄武山、觀音嶺、龜齡島、得道庵,品清湖、沙舌攤,到腹地的蓮花山、准提閣、上護溫泉,象顆明珠,串成神奇瑰麗的旅遊熱線,被譽為粵東旅遊的“黃金海岸”令人流連忘返。這裏,還有紀念抗元英雄張世傑、陸秀夫護宋少帝的待渡山,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“方飯亭”,,紀念農民領袖彭湃進行革命活動的紅宮、紅場,以及周恩來、葉挺搶渡碣石灣遺址等,各具特色。目前,主要旅遊景點已建起了一批賓館、商店,配套設施初具規模,為遊客吃住玩樂、避署度假,提供周到的服務。